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發布的數據,2025年4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2.3%,較3月的2.4%略有下降,為2021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月增率為0.2%,與市場預期一致。然而,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增率仍維持在2.8%,顯示基礎通膨壓力依然存在。筆者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整理多方資訊,快速精準的找出關鍵重點,揭開數據背後的那些事。
儘管川普政府近期對中國進口商品實施高關稅,但4月CPI數據尚未完全反映其影響。專家指出,企業可能提前進口商品以避開關稅,短期內壓低了消費者價格。然而,隨著庫存消耗完畢,關稅成本將逐步轉嫁至消費者,預計夏季通膨可能回升。野村證券經濟學家雨宮愛知(Aichi Amemiya)表示,關稅上調可能對核心CPI造成上行壓力,但消費需求減弱和庫存下降可能會緩解通膨壓力。
此外,儘管官方公布的CPI數據顯示通膨放緩,但對許多美國家庭來說,「物價還是很高」仍是主流聲音。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民調,近62%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仍覺得日常生活開銷比去年「明顯增加」,即使CPI年增率已從高點回落。尤其是住房、保險與醫療服務,是多數家庭最有感的開銷來源。
例如住在洛杉磯的教師也曾表示:「租金幾乎沒有下降,健保保費還比去年高了一些。雖然雞蛋和牛奶變便宜了,但我更在意每月的帳單。」
這類反差也凸顯了官方數據與實際體感之間的落差,尤其是當通膨的核心成分如住房與保險仍持續上升時,民眾對經濟樂觀程度自然有限。
而進一步的觀察數據,可以發現4月能源價格上漲0.7%,其中天然氣價格上漲3.7%,電力價格上漲0.8%,而汽油價格下降0.1%。食品價格則下降0.1%,其中家庭食品價格下降0.4%,餐館食品價格上漲0.4%。值得注意的是,雞蛋價格下降12.7%,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上漲49.3%。
此外,根據CNBC報導指出,住房成本再次成為推高通膨的主要因素,4月上漲0.3%,佔整體漲幅的一半以上。醫療服務成本上漲0.5%,其中醫院服務價格上漲0.6%,醫師服務價格上漲0.3%。此外,汽車保險價格上漲0.6%,教育和個人護理價格各上漲0.1%。
聯準會目前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4.25%至4.50%之間,市場預期今年可能降息兩次,首次降息可能在9月。然而,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和通膨前景的變數使聯準會在政策制定上保持謹慎。美國總統川普呼籲聯準會降息,以應對經濟放緩和通膨壓力。
面對關稅與通膨雙重壓力,美國企業正逐步調整策略。一方面,大型零售商如沃爾瑪(Walmart)、塔吉特(Target)傾向吸收短期成本,以保持競爭力。根據CNBC報導,部分大型企業表示已「提前備貨」以避免6月以後的關稅衝擊。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則面臨較大壓力。許多進口依賴度高的公司如服飾零售業者、電子設備供應商等已陸續向消費者轉嫁成本,價格標籤悄悄調整。例如一間總部位於芝加哥的手機配件商表示,未來兩季將上調售價約5~10%。
供應鏈方面,有越來越多美企開始「中立轉移」策略,例如改從東南亞、墨西哥採購產品,以降低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這也反映在貿易數據中,美國對越南、泰國與墨西哥的進口量持續上升。
從通膨的「另一端」來看——勞動市場,美國目前仍處於就業率相對高的狀態。根據美國勞工部最新資料,截至2025年4月,美國失業率維持在3.8%,屬於歷史低位。
然而,實質薪資的成長並不如預期樂觀。雖然4月實質平均時薪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1.4%,但考慮到長期物價上升趨勢,許多基層勞工感受不到實質改善。這種「溫和通膨+薪資增長有限」的狀態,也導致家庭可支配所得未有明顯提升,抑制了內需消費。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產業如醫療照護、物流運輸與科技產業仍出現人才短缺,企業為吸引人力被迫提高起薪與福利,形成局部性的「薪資通膨」。
儘管從最新數據公布可以看到,目前CPI數據穩定下行,分析機構如穆迪(Moody’s)、高盛(Goldman Sachs)等多預測:若川普政府未來持續採行高關稅政策,並無其他抵銷手段,通膨可能在第三季出現「二次上升」。
同時,若聯準會延後降息以觀察物價變化,可能將間接壓抑企業投資與市場資金流動性。這對於房市、耐久財消費(如車輛與家具)將帶來一定影響,拖慢經濟成長。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夏季通膨未明顯上升,聯準會可能仍於秋季展開首次降息,以因應潛在的經濟放緩風險。市場目前普遍預期,年底前至少降息兩次,但次數與幅度仍需視CPI與PPI(生產者物價指數)走勢而定。
總體而言,美國4月CPI的溫和走勢雖給市場帶來些許樂觀,但許多經濟學家表示,這波通膨降溫可能只是短暫現象。5 月之後,面對即將全面發酵的關稅效應、薪資與租金成本仍高居不下,以及消費者信心偏弱的局勢,通膨仍不容掉以輕心。並且市場預期,5 月以後關稅壓力才會逐漸實際反映在物價中。
對於民眾而言,數據的好轉必須反映在「錢包感受」上才算真正的改善。而對於決策者與企業來說,如何在不壓抑成長的前提下控制通膨,是未來半年最關鍵的挑戰。
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快速幫我們從海量資料中,梳理出關鍵資訊,讓我們精準掌握重要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