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ochi | 從「殺豬盤」到太子集團被鎖定:AI筆記產業化詐騙如何被國際追緝
從「殺豬盤」到太子集團被鎖定:AI筆記產業化詐騙如何被國際追緝

從「殺豬盤」到太子集團被鎖定:AI筆記產業化詐騙如何被國際追緝

李小姐(化名)回想起第一次收到訊息時,仍能記得那句「我們似乎有很多共同點」......

對方用的是一個溫和口吻、歷經精心修飾的照片與日常化的對話,幾週後,兩人從普通閒聊變成分享「投資秘訣」。在她還未察覺時,對方已經把「投資平台」「高報酬機會」包裝成生活的一部分,並用看似真實的操作畫面與假帳戶實例證明收益。

這是一個常見開頭——詐騙者先取得信任,再引導到金錢交易。筆者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整理多方公開數據與報導,探討「殺豬盤」是什麼?該如何防範?

術語解密 — 什麼是「殺豬盤」?

「殺豬盤」是一套系統性的詐騙流程(犯罪圈內語)。犯罪集團通常會先在社群平台或交友軟體建立大量假帳號,「選豬」——挑選有可操作性(如信任感強、資產或可借資金)的目標。

接著「養豬」——長期投入時間與情感成本以建立信任,甚至虛構共同生活場景;當目標願意投入金錢,犯罪者便推出偽造的投資平台或加密貨幣機會,引誘被害人把資金轉進指定錢包或平台。

最後「殺豬」——一旦資金到手,就迅速斷聯並清空帳戶。許多國際機構已警告,這類犯罪不僅在網路上操作,還可能涉及更深的資金洗錢與有組織犯罪。

從個案到產業 — 為何這麼「有效」?

早期浪漫詐騙多為零星、單一犯罪者的行為;但近年出現「工廠化」的詐騙中心(又稱詐騙營、詐騙企業化),這些中心具有以下特徵:大量假帳號/話術庫、專門的話務人員、技術團隊製作虛假投資介面、以及洗錢路徑(以加密貨幣與跨境公司遮掩資金流向)。

當詐騙變成規模化營運,單純靠技術或個別防詐教育已難以阻擋其擴張。國際執法報告特別指出,這些營運有時還涉及非法拘禁與強迫勞動,令被捕獲的「詐騙員工」同時也是受害者。

「太子集團」如何被捲入?

2025年10月,美國司法部與財政部、英國外務部等機構發動一系列協調行動,指向一個在新聞中常被稱為「太子集團(Prince Group)」的企業體系。

美方指出,該集團最高層的領導人(報導指為陳志/Chen Zhi)被控指揮在柬埔寨等地的詐騙營,這些營運不僅從受害人套取巨額資金,也涉嫌利用強迫勞動並透過複雜的加密貨幣與企業網絡洗錢。

司法部公開起訴書並提出創紀錄的沒收行動,聲稱已掌握數十億美元(或等值比特幣)線索並扣押相關資產。這場行動代表國際社會對詐騙產業鏈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攻擊。

美國此次沒收了多少比特幣?

根據美國司法部與起訴書的公開說明,這次案件中,美國已對 約 127,271 枚比特幣(Bitcoin) 提出沒收訴訟,估值約 150 億美元(USD)。這是美國司法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比特幣沒收案之一。起訴書稱,這些比特幣原本儲存在「非託管錢包」(unhosted wallets),其私鑰由被告掌控,現在已被轉入美國政府控制之下。

此案之所以受到全球矚目,不僅因為其規模之大,更因為它與美國政府在 2025 年初推出的新政策密切交織。3 月,川普政府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Strategic Bitcoin Reserve)」,規定所有刑事或民事沒收所得的比特幣,應納入此儲備而非立即出售。

在這樣的機制下,這筆據稱來自詐騙案的比特幣,有可能最終成為美國政府的比特幣儲備資產。此一安排不僅是對沒收資產的重新定位,也在政治與金融上傳遞一種訊號:美國政府願意將數位資產視為國家儲備資源,而不限於傳統的現金、黃金或外匯資產。

此外,有報導指出,美英協調行動中涉案資金總額可能更多、連帶其他資產合計可能超過此數字。這筆沒收的比特幣,是這次針對所謂「太子集團 ( Prince Group)」跨國詐騙案最關鍵的資產之一,也是各國反洗錢與司法制裁機構極力追繳的目標。

調查的線索與破解方法

執法單位能循線追查並非偶然。調查路徑通常包含:一、追蹤加密貨幣錢包與交易流向;二、分析假帳號與社群互動的網絡圖譜;三、發掘跨國公司登記、銀行交易與不動產購買的關聯;四、利用執法合作(例如美英聯手)取得國際司法協助與資產凍結令

公開記錄顯示,當局透過大量鏈上分析、金融偵查與傳訊取得證據,並且與在地政府溝通以查封實體營運地點與受害者口供,從而逐步揭露龐大的資金與人力結構。

太子集團被指控的手法

根據公開起訴與調查報導,被指控的作為包括但不限於:

  1. 建立大量假交友帳號與「話術」資料庫,長時間接觸目標(「養豬」)。

  2. 操作偽造的投資或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並提供看似真實的收益曲線或客戶見證,誘導受害者轉帳。

  3. 加密貨幣錢包與海外企業、所屬平台交互洗錢,再透過購置不動產、奢侈品等方式整合資產

  4. 在某些情況下,利用人口販運手法將執行詐騙的員工拘押或控制,造成強迫勞動、虐待情形,使內部人士難以對外舉報。

受害者與被迫詐騙員工的雙重悲劇

在一端,受害者(實際投資者或情感被利用者)承受巨額金錢與心理創傷;在另一端,執行詐騙的現場人員若是被人口販運而來,往往也正承受身體暴力、威脅與非人化管理——他們是制度化犯罪的另類受害者。

這種「雙層受害」使得單一式的施救難以全面奏效:既要為受害者追回資金,也要解救被迫員工並提供他們心理與法律協助。國際組織呼籲在打擊詐騙之餘,應同步將人權救援納入策略。 

法律與制裁的實際影響

美國財政部與司法部的制裁、英國與其他盟國的配合,能在短期內凍結或沒收涉案資金、關閉可疑金融管道,並限制被制裁者使用全球金融體系。對於太子集團這類龐大網絡,凍結資產與起訴能造成資金鏈斷裂與營運困難,但也可能激發犯罪方更換洗錢手法或轉向新地

長遠來看,執法與金融監管的結合、加密資產追蹤能力的提升與國際司法協助,才是降低此類組織運作空間的關鍵。公開聲明與沒收行動也具有示警效果,提醒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中介機構(如交易所、銀行)提高警覺並加強盡職調查。

受害預防與民眾實務建議

  1. 不輕信網路上未經驗證的「投資平台」與「高報酬」承諾;對方要求先匯款到指定錢包或平台時,應立即停手並查證。

  2. 對陌生人迅速建立深度情感連結而牽扯到金錢,務必存疑;可向親友或金融專業人士求證。

  3. 若懷疑被誘導投資,保存通訊證據、交易記錄,並向金管單位、警方或消保機構檢舉。

  4. 對於被發現可能涉及詐騙的職場(如集中辦公場所、離岸公司),應提高警覺並即時通報執法單位。

  5. 金融機構與交易所需強化KYC(了解你的客戶)與AML(反洗錢)措施,並配合跨國執法資訊共享。
    (以上建議同時呼應執法單位與國際組織對於「預防勝於治療」的呼籲。)

結語 — 看見受害者,也看見體系

當新聞寫下數字(例如被凍結或沒收的資產數量)時,背後是無數人的信任被濫用與生活被摧毀。打擊「殺豬盤」與像太子集團這類的跨國犯罪,不僅是追繳金錢,更應兼顧對受害者的心理撫慰、對被迫勞動者的人道援助,以及制度面上的修補。

透過社會教育、金融機構自律與國際法制化合作,才有可能從根本改變——把那座「豬圈」一一拆毀,斷絕犯罪的產業鏈。 

以上資訊僅供分享與參考之用,請自行保留獨立判斷。若想快速了解更多資訊,善用 AIMochi 筆記工具,幫我們從海量資料中,梳理出關鍵資訊,讓我們精準掌握重要訊息!

馬上開始使用AIMo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