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國廣東省佛山市衞健部門發布通報,一週內新增多起屈公病確診個案。患者多數反映曾被蚊子叮咬,隨後出現高燒、關節劇痛,甚至無法下床。官方迅速展開社區消毒與病媒蚊孳生源清除,但民眾仍憂心:「屈公病是什麼?會死人嗎?」
其實,這場由蚊子帶來的「老病」早在1952年就首次出現在非洲,但近年卻因全球暖化與都市環境改變,不斷在亞洲、拉美重現。佛山的案例再次提醒我們:蚊子不只是讓你癢,更可能讓你病。筆者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整理多方公開資訊和最新報導內容,來探索蚊蟲疾病的最新資訊!
屈公病(Chikungunya fever)是一種由屈公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透過帶有病毒的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傳播,這兩種蚊子在台灣、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均為常見病媒。疾病名稱來自於非洲坦尚尼亞的當地語言,意指「彎曲的人」,形容感染者因嚴重關節疼痛而無法挺直身體的狀態。
屈公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約為2至12天,通常為3至7天左右。典型症狀包括:
突然高熱,常超過39°C,且可能呈雙峰熱
嚴重且多發性關節痛,特別是手部小關節、手腕、膝蓋和腳踝關節疼痛,部分患者關節痛可能持續數周至數月
肌肉疼痛和全身疲倦
頭痛及畏光
噁心、嘔吐及其他胃腸道症狀
皮膚紅疹,有時伴有結膜炎
部分患者出現關節腫脹及炎症
大多數感染者在一週內可自行康復,但關節疼痛與疲倦感有可能延長,影響生活品質。
屈公病依賴埃及斑蚊與白紋伊蚊直接叮咬感染,不會經由人與人直接傳播。全球屈公病主要流行於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亞洲熱帶與亞熱帶區域(如印度、菲律賓、東南亞部分國家)、以及南美洲部分國家。據統計,全球已超過60個國家存在此病疫區。亞洲東南亞及華南地區近年疫情升溫,並有境外病例多次引入台灣。
屈公病與登革熱皆由埃及斑蚊和白紋伊蚊傳播,症狀相似,例如發燒、頭痛及肌肉痛,但屈公病更以持續性關節疼痛和炎症為特徵。與登革熱相比,屈公病致死率較低,但長期關節病變風險存在,而登革熱則須小心可能併發登革出血熱和嚴重血管病變。
屈公病的致死率極低,通常不致命。但對以下高風險族群仍可能造成嚴重影響:
新生兒、年長者(65歲以上)
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孕婦(可能造成早產或流產)
新生兒與免疫力弱者
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臨床以支持性治療為主,包括退燒藥物、止痛療法及充足休息。
蚊子被WHO列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除了屈公病,還包括:
登革熱:台灣與東南亞流行,症狀類似屈公病但有出血風險。
日本腦炎:嚴重時會致死或造成腦部永久傷害,已有疫苗可預防。
茲卡病毒:孕婦感染可能導致新生兒小頭症。
黃熱病:主要見於非洲與南美,已可透過疫苗預防。
瘧疾:全球年感染人數破億,致死率高,但以瘧蚊為媒介。
疾病名稱 | 傳播蚊種 | 主要症狀 | 是否可預防 | 致死風險 |
---|---|---|---|---|
屈公病 | 白紋伊蚊、埃及斑蚊 | 關節劇痛、發燒 | 無疫苗 | 極低 |
登革熱 | 同上 | 高燒、出血傾向、骨痛 | 有疫苗(部分地區) | 有重症風險 |
日本腦炎 | 三斑家蚊 | 腦炎、神智不清 | 有疫苗 | 高 |
茲卡病毒 | 埃及斑蚊 | 輕微發燒、皮疹、孕婦高風險 | 疫苗研發中 | 低但有胎兒影響 |
隨著全球氣溫上升與降雨模式改變,蚊子繁殖速度加快、活動範圍擴大。例如白線斑蚊原本局限於亞熱帶,如今已進入中國北方與歐洲南部。加上都市排水不良、廢棄物堆積,為蚊子提供良好孳生地。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氣候危機將加速蚊媒疾病在全球擴散,屈公病可能進入更多過去從未流行的地區。
每週清理並倒掉積水容器
積水是蚊子孳生的溫床。定期檢查家中花盆底盤、輪胎、水桶等能積水的容器,每週清空積水,有效防止病媒蚊繁殖。台灣疾管署和多項研究指出,清除孳生源是防治登革熱與屈公病的根本方法。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
穿淺色衣物可降低吸引蚊子的機會,長袖與長褲同時幫助減少皮膚暴露,降低蚊蟲叮咬風險,尤其在蚊子活躍的早晚時段。防蚊專家建議避開深色鮮豔衣著,以減少被叮咬。
使用含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防蚊液
衛福部與WHO認可,含有DEET(敵避)或派卡瑞丁成分的防蚊液是目前最有效且安全的個人防蚊產品。使用時應均勻塗抹於裸露皮膚,並依產品說明定期補噴。
安裝紗窗與紗門
居家安裝高品質紗窗和紗門,能有效阻擋蚊子進入室內,是防範室內蚊蟲叮咬的重要物理屏障,尤其適用於蚊子高峰期與病媒蚊活躍季節。
使用電蚊拍、蚊香及捕蚊燈等輔助工具
電蚊拍能即時消滅室內蚊蟲;蚊香和捕蚊燈則有助於減少蚊子數量。根據防疫專家的建議,這些工具能輔助日常防蚊工作,增強防護效果。
陽台及庭院擺放香茅、薄荷等驅蚊植物
香茅草、薄荷等植物具有天然的驅蚊功效,適合擺放於窗邊、陽台或庭院,有助於減少蚊蟲靠近居家環境。研究亦指出,這些植物散發的精油能有效驅趕蚊子。
出國旅遊前查詢當地疫情並攜帶防蚊用品
屈公病和登革熱流行於東南亞、南亞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旅遊前應透過疾管署或衛生部門了解當地疫情狀況。外出時攜帶防蚊液、穿戴防護衣物,嚴格執行防蚊措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孕婦:避免前往有屈公病、茲卡風險區,居家環境防蚊確實。
小孩:選用適合年齡的防蚊液,不建議使用含DEET濃度過高產品。
長者與慢性病患:一旦出現高燒與關節痛,應即刻就醫排除感染。
屈公病不會消失,只會隨氣候與人類活動擴散。防蚊意識須從個人延伸至社區與政策面,包含建築設計、生態管理與疫苗研發。
當我們面對病毒,不再只有新冠與流感的思維,蚊子傳播的疾病正悄悄威脅全球健康體系。佛山的疫情提醒我們:做好基本防蚊,仍是最有效的防線。
以上僅供參考與資訊分享之用,想快速了解更多資訊,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幫我們從海量資料中,梳理出關鍵資訊,讓我們精準掌握重要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