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壓境的凌晨四點多,羅東鎮南門路風雨交加、行車稀疏。忽然,一道高挑的暗色身影沿著車道「咚咚」加速,掠過指示牌,掠過加油站雨棚——那是一隻鴕鳥。報案電話此起彼落,警方循線追查到五結鄉,熱心民眾協力包圍、安置,所幸未釀事故。
事後警方指出,該鳥隸屬壯圍鄉一名飼主,疑似自行跨越圍欄外逃;警方並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4條對飼主舉發(300–600元),另農業單位並提醒涉《動物保護法》相關規範。這樁「深夜奔跑超過10K」的離奇插曲,也在社群掀起狂潮,網友紛紛笑稱「大喊『皇后娘娘、皇后娘娘』的祺貴人來了」。筆者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整理多方公開資訊和最新相關報導內容,一起來看看馬路上遇到在逃鴕鳥該怎麼辦!
牠不是小跑步,是真的很會跑。 鴕鳥天生長腿、視野極佳,是陸上奔跑能力最突出的鳥類之一;國家地理野生頻道資料指出,牠們借助長頸與大眼辨識遠方威脅、擅長高速直線奔逃。這樣的生理特性,一旦受驚或受困在不熟悉環境,就可能往開闊、明亮方向衝(例如路面、加油站區域)。
不是「把頭埋沙裡」那種呆萌。 大眾熟悉的「鴕鳥心態」其實是迷思;科普與動物專業資料均指出,真正的鴕鳥更傾向用速度、距離與強力防禦(例如向前踢擊)自保。
根據動物行為學研究與野生動物保育專家觀察:
聽覺敏銳度高:鴕鳥的聽覺對低頻震動極為敏感,雷聲不僅是聲音,更伴隨地面震動,會引發強烈的驚恐反應。
逃逸本能:在野外,這種突發巨響常與捕食者或天災有關,鴕鳥的原始本能是朝開闊方向高速逃離。
黑暗與閃光交互刺激:雷電的閃光在夜間對鴕鳥視覺形成干擾,可能讓牠誤判環境,選擇突破既有圍欄。
力量足以破壞設施:如果圍欄結構鬆動或潮濕變形,受驚的鴕鳥以時速40–70公里衝撞,足以讓木質或薄金屬結構失效。
踢擊力量:一腳可產生約2,000牛頓衝擊力,相當於被足球以極大力從近距離直射大腿。
速度:短距離衝刺可達70公里/小時,維持奔跑時速仍有50公里。
體重與慣性:成年雄鳥體重可達150公斤,衝撞時的動能驚人。這也是為何圍欄設計必須能承受超過數百公斤的衝擊。
減速、開雙黃、拉開距離:提早放慢並與前車、路肩保持餘裕,避免追撞或二次事故。
留在車內,不要下車追拍或驅趕:車體是你的最佳防護。鴕鳥可能突然轉向、跨越分隔島。
避免長按喇叭、遠燈直射:強聲光刺激可能讓動物更慌亂、加速亂竄。(一般道路動物事故預防原則)
必要時報警並精準描述位置:說明地標、行進方向與數量,利於警方與動物單位調度圍捕器材與人力。
立刻退至堅固遮蔽物後(牆、欄杆、店家騎樓),保持至少數公尺距離,勿與牠對視或快步靠近。
雙手張開、慢慢移動:專業飼養指南建議,移動大型鴕鳥時以緩慢、安靜圍導為原則,避免尖叫、奔跑。一般民眾請勿嘗試圍導,交給警方或動物救援。
別伸手餵食或觸碰:受驚個體可能攻擊,雄鳥在繁殖期尤具攻擊性;保持距離是第一要務。
先確保人車安全與車流警示(三角警示、通報110/119),再回報現場有大型鳥類需要協助。
不要自行搬動鴕鳥:避免二次傷害;交由警方轉介動物防疫/救援單位處理。當地縣市政府動植物防疫所與在地救傷體系可提供支援。
道路上任意奔走=可開罰:警方已依《道交條例》第84條對飼主舉發(300–600元),並責令運回。若致事故,仍須負刑、民、行責任。
動保法規範:地方農業主管機關提醒,寵物出入公共場所須由7歲以上者伴同,違者可處3,000–15,000元罰鍰;雖鴕鳥屬特殊寵物,但管理義務同樣適用。
遇到動物在路上怎麼報?
立即110報案;2. 同步向縣市動植物防疫所/動物保護處通報;3. 涉及救傷可諮詢在地野鳥/動物救援網絡。
速度與爆發力:國家地理曾記錄鴕鳥在公路追騎士的影片,生物學者稱此情景不常見,但足見牠們驚人的直線速度與持久力。
視力好、警戒高:PBS自然頻道資料指出,鴕鳥仰賴長頸與視覺遠距辨識威脅,一旦把人車當作壓力源,常以逃離為首選。
攻擊風險:專家與飼養規範提醒,雄鳥在防衛時的正面踢擊可造成嚴重創傷;一般民眾切勿近距離「合照」或追逐。
強化圍欄與門禁:依國際鴕鳥飼養/運輸守則,場域需足夠縱深與安全間距,避免受驚亂竄;轉運與夜間管理尤須注意。
設計「人員逃生」與「動物回籠」動線:專家指引建議飼養場保留安全間隙與分隔區,便於必要時的避險與導回。
平時社會化與低壓操作:專業庇護場經驗指出,少即是多的移動原則(慢、靜、定),能降低應激。
颱風前後清點與加固:強風豪雨易造成圍欄受損與異物驚嚇,事前檢查、事後巡場,降低外逃機率。(通則,結合本案颱風時段背景)
Q1:鴕鳥真的會「裝死、埋頭」嗎?
A:不會。那是流行比喻的誤解。面對威脅,牠更常選擇高速撤離或正面踢擊作防衛。
Q2:我可以幫忙把牠趕到路邊嗎?
A:不建議。 沒有裝備與經驗易被踢傷,並可能讓牠亂竄更危險。請改以報警+遠距觀察,把路留給專業。
Q3:我拍到畫面能上傳嗎?
A:分享前,請先確保未暴露飼主住址、敏感地標等資訊,以免造成二次騷擾;也避免鼓勵他人圍觀追逐,標註「請勿模仿」更好。——這不只為了動物,也為了用路安全。
「鴕鳥公主」的雨夜狂奔,讓人會心一笑,也提醒我們——在笑梗之外,現場是真實重量級風險:高速、受驚、不可預測。當下一個颱風夜、下一次路口轉彎,你我若再遇見動物迷途,請記得今天的SOP:減速、讓路、報警、別追。這份冷靜,比任何二創更有力量。
以上僅供參考與資訊分享之用,想快速了解更多資訊,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幫我們從海量資料中,梳理出關鍵資訊,讓我們精準掌握重要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