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ochi | 他在華府開火,股民陷流沙:AI筆記馬斯克的美國黨,將如何左右特斯拉的命運
他在華府開火,股民陷流沙:AI筆記馬斯克的美國黨,將如何左右特斯拉的命運

他在華府開火,股民陷流沙:AI筆記馬斯克的美國黨,將如何左右特斯拉的命運

「我要創建一個全新的政黨,讓真相與常識再次偉大。」

這句話不是來自一位政治活動家,而是來自馬斯克──這位將火箭送上太空的科技奇才,卻選擇在2025年美國國慶期間,拋出這顆重磅政治震撼彈。

他在X(前Twitter)上發文表示:「America Party」將是「以科技與理性為基礎的新政治力量」,馬斯克本人將親自參與籌備與募款,並計劃在2026年期中選舉中鎖定國會中關鍵席次,試圖推翻支持「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的國會共和黨議員。目標是挑戰美國現有的兩黨體制,強調「把自由還給人民」以及反對浪費與貪腐,主張以科技與理性為基礎的新政治力量。

此舉引發市場震盪,特斯拉股價在消息公布後曾暴跌約6.8%,市值蒸發超過680億美元。分析師Wedbush的Dan Ives指出,馬斯克深入政治是股東最不希望看到的,甚至認為董事會應該介入。分析師稱之為「政治自爆」。

根據《紐約郵報》報導,Wedbush分析師Dan Ives表示:「深入政治,正是股東最不希望馬斯克做的事情。」他直言:「馬斯克已走到董事會應出手的地步。」筆者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整理多方公開資訊和最新報導內容,一起來了解馬斯克到底怎麼了!

獨立政黨的死亡陷阱──歷史上的平行時空

馬斯克不是第一個創立政黨的企業家,但前人的經驗幾乎全數以失敗收場。

1912年,前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創立「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又稱「公牛毛黨」(Bull Moose Party),雖在當年總統選舉中造成風潮,羅斯福獲得約27%的普選票,遠超第三方候選人的平均水準,但最終因分裂共和黨選票,反而助長民主黨候選人伍德羅·威爾遜當選,民主黨成為最大贏家。

1992年,億萬富翁羅斯·佩羅(Ross Perot)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美國總統,獲得約18.9%的普選票,是自1912年以來第三黨或獨立候選人中最高的得票率,但未能贏得任何選舉人票,最終未能入主白宮。佩羅後來於1995年成立改革黨(Reform Party),但該黨未能突破美國兩黨體制的限制,長期影響有限。

哈佛政治評論》指出,第三黨在美國兩黨體制下「幾乎不可能存活超過兩屆選舉」,除非能跨越地方立法、募資與全國支持度三大門檻。

馬斯克在2025年宣布創立「America Party」的時機,正值特斯拉等企業面臨自駕車監管審批等關鍵階段,投資人普遍認為此舉「不可思議」,擔憂他分心政治,影響企業表現:「他應該在為自駕車監管審批奔走,結果他卻在想著怎麼開政治派對。」

矽谷教主的政治浮沉──從支持川普到開戰

曾幾何時,馬斯克與川普關係密切。2017年他曾任白宮顧問團成員,支持減稅政策。然而到了2020年,因川普否認氣候變遷、退出《巴黎協定》,馬斯克選擇退出團隊。

2025年川普捲土重來,馬斯克一度與其關係修復。但據《華爾街日報》披露,兩人在AI規範、自動駕駛路權政策上意見嚴重分歧,最終撕破臉。

「他現在不只是得罪民主黨,也得罪共和黨。」Dan Ives分析道:「這會讓他在國會與白宮都寸步難行。」

更令人震驚的是,中國政府也開始「疏遠馬斯克」。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北京當局「不再視馬斯克為地緣政治資產」,並將限制他在公開場合發聲。對特斯拉來說,中國是其全球最大銷售市場之一,這意味著另一波風暴正悄然襲來。

投資人的最後底線──董事會該不該插手?

Wedbush 的內部報告指出,有高達72%的機構投資者希望董事會對馬斯克的政治行動「設立明確紅線」。

部分建議包括:

  • 若馬斯克參與政治募款活動達超過一定時數,董事會應介入

  • 公司年報需揭露CEO在政治活動上的時間與資源分配

  • 高層薪酬與「專注程度」掛鉤

這些建議反映投資人對馬斯克過度投入政治活動、分散管理特斯拉的擔憂。Wedbush分析師Dan Ives強調,馬斯克的政治行動已成為公司治理的「肥皂劇」,董事會必須採取行動來約束他。然而,這個董事會能動得了他嗎?特斯拉董事會的治理結構長期受到批評,原因在於董事會中約有三分之一成員與馬斯克存在私人或商業關係,導致監督能力不足,難以有效制衡CEO。

但投資人已不耐久候。Dan Ives 警告:「如果90天內情勢未改善,我預期會有大型基金聯名要求CEO調整角色。」

政策風向變──自駕車發展踩煞車?

馬斯克的「自駕車夢」可能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政治阻力。

根據《科技政策期刊》2025年第二期研究指出,自動駕駛法規目前高度依賴聯邦運輸署(NHTSA)與總統行政令的態度。如果川普陣營將馬斯克視為「敵對份子」,其技術審查與城市試點可能被延宕甚至擱置。

目前特斯拉預計於2025年內將Robotaxi服務推展至25個城市。若遇到政治性干預,每延遲一個季度,預估營收將損失3.2至5.7億美元。

品牌危機──從矽谷英雄變成政壇亂源?

曾幾何時,馬斯克是「未來主義」的代名詞──從太空探索到可再生能源。

但自從他大張旗鼓購併X(前Twitter)、頻繁發表種族、性別敏感言論後,他的聲譽開始走下坡。

2025年6月,《彭博商業週刊》對消費者品牌好感度調查中,特斯拉品牌跌出前20名,首次落後於Rivian與Lucid。

研究指出:

  • 年輕族群(18–29歲)對特斯拉「品牌正面印象」比去年同期下降26%

  • 女性消費者購買意願下降15%

  • ESG基金對特斯拉的納入意願下降三成

「這已經不是單一事件,這是品牌長期信任度的流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總編輯評價道。

倒數90天──投資人、董事會與馬斯克的博弈終局?

Dan Ives 明確表示:「這是馬斯克的『選擇時刻』,如果他無法在90天內重回正軌,投資人會做出選擇。」

未來三個月可能出現以下三種劇本:

劇本一:董事會出手,分割權力

馬斯克保留CEO職稱,但技術與品牌營運由聯合CEO掌控。

劇本二:選舉與特斯拉雙輸

「America Party」失敗,川普報復性地封鎖特斯拉在自駕政策上的推進,特斯拉北美市場停滯。

劇本三:破冰成功

川普與馬斯克達成「非正式協議」,特斯拉在政策上得到喘息空間,馬斯克淡出政治聚光燈。

一場從科技進化走向政治劇場的實驗

馬斯克曾說過:「我不是為了當政治人物才創辦企業,我是為了解決問題。」

但當問題本身變成他製造的,那麼誰來解決馬斯克?

在科技與政治邊界愈趨模糊的今天,馬斯克的選擇不只是企業家的選擇,更是未來資本主義與民主制度能否共存的一次極限壓力測試。

以上僅供參考與資訊分享之用,想快速了解更多資訊,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幫我們從海量資料中,梳理出關鍵資訊,讓我們精準掌握重要訊息!

馬上開始使用AIMo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