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爾(Kashmir)被譽為「印度皇冠上的寶石」與「人間天堂」,擁有壯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遺產,但過去75年來卻是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最血腥的戰場。1947年英國殖民撤離後,克什米爾的統治者猶豫是否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最終因巴基斯坦武裝入侵,克什米爾統治者簽署加入印度的協議,導致雙方爆發多次戰爭與持續的武裝衝突。筆者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整理相關歷史資料,快速精準的找出關鍵資訊。
1947年,英國結束對印度次大陸的殖民統治,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應運而生。當時,克什米爾作為一個土邦,其統治者克什米爾大君辛赫(Hari Singh)面臨選擇: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他希望保持獨立,但當巴基斯坦支持的部落武裝入侵克什米爾時,他被迫向印度求助,並簽署了《加入書》,使克什米爾合法地成為印度的一部分。
此舉引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最終在聯合國的斡旋下達成停火協議,劃定了「停火線」,即今日的「控制線」(Line of Control)。此後,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地區,而巴基斯坦則控制了其餘部分。然而,這一安排並未解決雙方的爭端,反而成為持續衝突的根源。
自1947年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爆發了四次戰爭,其中三次與克什米爾有關。1972年《西姆拉協定》將停火線定為實際控制線,雙方承諾尊重,但巴基斯坦多次被指控支持跨境恐怖活動,激化了克什米爾的叛亂與暴力。尤其是在1989年,克什米爾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印度運動,導致武裝衝突升級,恐怖攻擊頻繁發生。據估計,自1990年代以來,已有超過70,000人在克什米爾衝突中喪生,數千人被迫流離失所。
巴基斯坦被指控支持克什米爾的分離主義者和恐怖組織,如「穆罕默德軍」(Jaish-e-Mohammed)和「拉什卡雷·塔伊巴」(Lashkar-e-Taiba)。這些組織多次對印度境內發動恐怖襲擊,包括2001年的印度議會襲擊和2008年的孟買襲擊。
2019年8月,印度政府宣布廢除憲法第370條,取消了查謨-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並將其劃分為兩個聯邦直轄區。此舉旨在促進該地區的整合與發展,但也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抗議。
根據印度政府的說法,廢除第370條後,克什米爾的安全形勢有所改善。據報導,石塊襲擊事件減少了92%,罷工和封鎖行動減少了90%,恐怖活動也有所下降。此外,旅遊業逐漸復甦,2023年創下了歷史新高。
然而,批評者指出,印度政府在廢除第370條後實施了嚴格的安全措施,包括通訊封鎖和大規模逮捕,限制了當地居民的自由。此外,巴基斯坦強烈反對此舉,認為這違反了聯合國的決議,並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
2025年4月22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旅遊熱點巴哈甘(Pahalgam)發生槍手無差別掃射遊客事件,造成至少26人死亡,多人重傷,死者多為印度本地遊客。這是多年來針對平民最嚴重的攻擊,且首次將遊客作為主要目標,對當地新興旅遊業造成沉重打擊。襲擊者在貝薩蘭山谷對遊客開火,主要針對印度教徒。據報導,襲擊者使用AK-47和M4卡賓槍,並在行動前詢問受害者的宗教信仰。
事件發生後,恐怖組織「克什米爾反抗軍」(Kashmir Resistance)出面公開宣稱犯案,理由是反對印度政府引入大量外來人口,改變當地人口結構。此舉激起當地穆斯林多數族群的不滿,反映出長期存在的主權爭議與族群衝突。
這起襲擊被認為是自2008年孟買襲擊以來印度最嚴重的恐怖事件之一。印度政府指責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分子,並採取了一系列報復措施,包括暫停《印度河水條約》、驅逐巴基斯坦外交官、關閉邊境和空域等。巴基斯坦否認參與襲擊,並警告印度不要採取單方面行動。
這起事件對克什米爾的旅遊業造成了嚴重打擊,許多遊客取消行程,當地經濟受到影響。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局勢再次升級,邊境地區爆發了多次交火。
襲擊事件後,印巴雙方迅速進入軍事對峙狀態。印度軍方表示,雙方已連續第五夜在克什米爾控制線沿線交火,並指控巴基斯坦軍隊無端開火。巴基斯坦否認支持恐怖襲擊,並警告此舉可能是「有心人士蓄意設局」,意圖引爆地區衝突。
此外,這起事件發生後,印度總理莫迪也提前結束外訪,誓言將追捕兇手並繩之以法。印度人民黨內部多位高層要求對巴基斯坦採取軍事行動。印度單方面宣布終止1960年簽訂的《印度河水條約》,切斷巴基斯坦上游水源,企圖對巴基斯坦農業與能源系統施加壓力,引發巴基斯坦強烈抗議,稱此舉為「戰爭行為」。
雙方互相驅逐外交官,關閉陸空交通,南亞局勢一觸即發。美國副總統訪印期間表達慰問,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印巴核武鄰國間的緊張升級,擔憂衝突可能擴大成區域甚至全球危機。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克什米爾問題根源於1947年印巴分治時期的領土爭議,雙方均聲稱擁有主權。印度控制區內多數為穆斯林,族群矛盾複雜。巴基斯坦支持的伊斯蘭激進組織長期在當地活動,形成不對稱戰爭,導致克什米爾成為恐怖主義溫床。
恐怖襲擊嚴重打擊克什米爾的旅遊業與經濟復甦,當地居民生活受限,社會秩序動盪。儘管部分克什米爾人表達拒絕恐怖主義的聲音,但深層的不滿與分離主義情緒仍存在。
此次衝突牽動中、美、俄等大國在南亞的戰略利益。中國關注中巴經濟走廊安全,美國在印巴間保持微妙平衡,俄羅斯亦關注區域穩定。克什米爾的動盪可能影響全球地緣政治格局。
2025年克什米爾槍擊事件再次揭示這片美麗山谷背後的血淚與矛盾。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對峙不僅是地區安全的危機,更是全球戰略的焦點。和平的前景充滿不確定性,雙方如何在歷史傷痕與現實利益間找到妥協,將決定南亞未來的命運。克什米爾,這顆「皇冠上的寶石」,正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等待著新的篇章書寫。在全球政經局勢動盪不安下,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快速幫我們從海量資料中,梳理出關鍵資訊,讓我們精準掌握重要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