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ochi | 退休焦慮:AI筆記為什麼美國年輕人比死亡更害怕沒錢養老
退休焦慮:AI筆記為什麼美國年輕人比死亡更害怕沒錢養老

退休焦慮:AI筆記為什麼美國年輕人比死亡更害怕沒錢養老

「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
這是一個看似哲學卻又極其現實的問題。根據最新調查,64% 的美國人坦言,比起死亡,他們更害怕的,是退休之後沒有足夠的錢生活。這個答案聽來荒謬,卻反映了美國社會深層的焦慮:錢,甚至比生命的終結更令多數人不安。看來不只台灣人有退休焦慮,連生活在「Big and Beautiful」美國的居民也有呢:)

在同一份調查中,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永遠無法退休」。換句話說,他們預見自己會一直工作,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這不是單一案例,而是逐漸成為一種集體命運。筆者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整理多方公開數據與報導,來了解「退休焦慮」這個議題在美國人的眼裡是如何看待的?

壽命延長與退休年齡提高的兩難

OECD 的數據指出,自 1960 年以來,平均壽命增加了約 13 歲,如今已逼近 80 歲。這是一項醫療與社會發展的成就,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壓力:超過一半的 OECD 國家被迫提高退休年齡,試圖讓工作年限延長來支撐更長的老年生活。

然而,「想要工作更久」和「能夠工作更久」是兩回事。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美國退休者,比原計畫更早退休,多數原因來自健康惡化、裁員、或是年齡歧視。於是,所謂「延後退休」成了政策口號,但在真實世界裡卻往往無法實現。

三代人的財務焦慮:嬰兒潮 vs. X 世代 vs. Z 世代

美國人對退休的焦慮並非橫空出世,而是代際制度變化下的必然結果。

  • 嬰兒潮世代:那時,進入職場時,仍可依賴「三條腿的凳子」──社會保障、雇主提供的退休金,以及額外儲蓄。他們享受固定收益的退休金,許多人還在房市累積了可觀的資產。

  • X 世代與千禧世代:而這時,進入職場時,401(k) 才逐漸普及(是美國一種退休儲蓄計畫,名字來自美國《稅法》第 401(k) 條款),雇主只「幫忙提供一個帳戶」,甚至可能額外「match(配對)」部分員工的儲蓄,但最終退休金多寡,取決於你自己存多少、投資表現如何。這意味著風險完全轉嫁到個人。

    所以,當 X 世代與千禧世代 開始進入職場時,他們面臨的是「要自己存錢,自己承擔投資風險」,不像父母那樣「公司保證養你到老」。

  • Z 世代:對社會保障極度悲觀,因為他們看到資金缺口逐年擴大。他們更早開始儲蓄,但平均退休帳戶餘額仍落後嬰兒潮世代同期水準近 30%。

學生貸款更是壓垮年輕世代的另一座大山。調查顯示,Z 世代有 39% 背負學貸,千禧世代為 36%,X 世代 24%,嬰兒潮僅 7%。這樣的債務差距,使「儲蓄退休金」變成遙不可及的理想。

社會安全制度的危機

美國社會安全制度採「現收現付」模式:當代勞工繳的稅金,直接支付當代退休者的福利。問題在於,人口結構已徹底改變。

1960 年代,每名退休者背後有 5 至 6 名勞工。如今,僅剩 3 名。到未來,這個比例將進一步惡化為 2 比 1。這意味著,每名勞工必須承擔更沉重的養老負擔。

社會安全局(SSA)估算,如果不進行改革,社會安全基金最遲將在 2030 年代初期陷入支付危機。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世代普遍認為,他們無法依賴社會安全度過退休生活。

延長工作時間是解方嗎?

有人認為,既然壽命延長,解決之道就是工作到 70 歲甚至更久。這看似合理,但實際上充滿矛盾:

  • 勞動市場需求:中高齡勞工面臨技能淘汰與年齡歧視,很多人在 50 多歲就被迫離開職場。

  • 健康因素:並非所有人都能在 70 歲時仍然保持足夠體力與專業競爭力。

  • 世代流動:在某些層級森嚴的產業,老員工佔據高階職位,會導致年輕人晉升停滯。

研究顯示,在大多數產業中,老年員工與年輕員工其實是互補關係——年輕人需要經驗傳承,年長者則需要新的技能與支持。然而,這需要一個更加包容與靈活的就業市場。

「灰色新政」:另一種想像

經濟學者 Teresa Ghilarducci 提出一個大膽構想——「灰色新政」(Gray New Deal)。它強調:

  1. 建立全面且有保障的全民退休金制度,補足社會保障缺口。

  2. 確保所有願意工作的成年人,都能找到適合的工作,不受年齡歧視。

  3. 加強勞動市場培訓與健康保障,讓老年人能「有選擇地」延長工作年限,而非「被迫」延長。

這與 2025 年川普政府簽署的行政命令——允許 401(k) 投資加密貨幣、私募股權——形成鮮明對比。後者被批評只是「市場導向的權宜之計」,而非真正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世代間的階級鴻溝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所謂「世代差距」更像是一種「階級差距」。

那些擁有穩定高收入、完整健康保險與退休金制度的美國人,確實能在退休後過上安穩生活。然而,對於收入不穩、家庭遭遇離婚、疾病或失業的群體,退休生活幾乎等於「延長的貧窮」。

退休焦慮,並非人人平等,而是與你的收入階層緊密綁定。

對年輕一代來說,退休焦慮雖然真實,但並非全然絕望。千禧世代與 Z 世代在儲蓄比例上,其實比同齡嬰兒潮更積極。他們更早意識到風險,並尋求投資多元化(ETF、指數基金、甚至數位資產)。

然而,制度性的改革仍是關鍵。如果美國國會繼續拖延,任由社會安全體系走向破產,個人再怎麼努力,也難以抵禦集體風險。

以上資訊僅供分享與參考之用,請自行保留獨立判斷。若想快速了解更多資訊,善用 AIMochi 筆記工具,幫我們從海量資料中,梳理出關鍵資訊,讓我們精準掌握重要訊息!

馬上開始使用AIMo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