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暫緩對進口半導體課徵100%關稅,企圖避免美中關係惡化。然而,過去連番關稅舉措,已讓廣大中小企業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據調查,約97%的美國進口商屬於中小企業,占總進口額三分之一。這些企業一方面資金有限,難以預購原料或囤貨,另一方面供應鏈管理成本暴增,無法分散成本,導致利潤被侵蝕,甚至淪為賠錢。
例如 Material Kitchen 的 CEO Eunice Byun 坦言:「當關稅開始對中國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我們意識到這種方法行不通了。」她經營的是一家專注家用廚具的小型企業,產品如刀具、剪刀和砧板,多數零件來自中國。關稅不只是一紙政策,而是實打實的成本翻倍與供應鏈變更加劇。
另一位受訪者 Anjali Bhargava,紐約 Anjali’s Cup 的創辦人,販售印度奶茶濃縮液與香料。她說,由於關稅的不確定性,「它徹底改變了我參加市場的能力。」她無法肯定未來庫存是否值得儲備,也不知道成本是否能轉嫁給消費者。這種搖擺不定,是中小企業最難以承擔的壓力。筆者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統整資料,一起來看看報導與美國中小企業主怎麼說!
關稅不僅提高外國原料和部件成本,還可能推動美國國內原生產線回流,但技術及產能限制,使小型企業難以快速適應。以家用廚具或食品企業為例,產品如廚房剪刀、鍋具、薑黃、茶葉等,常需從中國、印度、越南等地進口。貿易戰後,某些進口商品關稅高達25%至50%,如鮮薑黃、鋼鐵類商品。
供應鏈改變又帶來新成本,如更換工廠、國際運輸、倉儲及適應各地異動稅制,令企業負擔加重。部分老舊美企工廠已關閉,技術力無法支撐全部國產化轉型。
此外,全球報復性關稅衝擊了美國農業、食品、製造出口,小企業更難掌控自身命運。多數小企業因利潤空間有限,無法將漲價壓力完全轉嫁消費者,只能裁員、減產,甚至關門停業。
川普這輪關稅政策,對通用進口商品實施基本 10% 關稅,對與美國貿易逆差大的國家(如中國)則徵更多。這不僅推高進口成本,也令供應鏈更不穩定。小企業不像大公司,有議價能力或豐富庫存,它們通常依賴精準訂單與低庫存經營。
這樣的環境讓像 Material Kitchen 這類企業,面臨多重關稅疊加:不僅關注成品的進口稅,還要面對鋼材、鋁材等材料原料的關稅。Byun 的公司不得不考慮將生產遷往加拿大或歐洲,卻又得支付新的模具成本、運輸成本與時間成本。每一次轉移,都像重新建立一條供應鏈 — 耗資且風險高。
為了應對成本波動,小企業被迫重新思考庫存策略。Byun 提到,他們必須非常小心地管理庫存:訂單太多,庫存積壓;訂單太少,又可能錯失銷售機會。這在利潤本來就不大的小型企業尤其痛苦。
而一旦成本無法完全轉嫁給消費者,企業利潤空間就被侵蝕。部分企業甚至動用自有資金維持營運,更有老闆傳出拿房子抵押來支撐公司。
製造業企業若要避開高關稅,選擇將供應鏈遷往其他國家。對 Material Kitchen 而言,他們曾試圖將部分生產轉移回美國本土,但許多曾經的工廠早已關門,技術與能力不再。Byun 提到,公司初期嘗試在美國生產,但遭遇了技術瓶頸與設備落後。這種轉移也意味著需要新模具、新設備、一輪資本投入與適應成本。
在這波關稅風暴中,受影響最大、但反應卻最分歧的,是小型企業與大型零售商之間的差距:
大型企業的優勢:沃爾瑪、亞馬遜等零售巨頭擁有強大的議價能力、龐大庫存與供應商網絡。他們可以更靈活地分散成本、議價豁免,甚至有政治影響力爭取政策支持。
小企業的弱勢:中小型進口商佔美國進口商數量約 97%,但由於規模小、議價能力弱,他們更容易被關稅政策沖擊。
股價背後的分化:根據媒體報導,即便小企業苦撐,一些大型零售商仍在這波關稅中獲利,其股價大幅上升。
政治與談判資源差距:大型企業可能更容易獲得豁免、或以其市場影響力與政府交涉;但小企業則往往面臨孤立。
小企業如同煤礦中的金絲雀,首當其衝地反映政策新風險。一旦成本壓力擴大至無法承受,大企業終將受到波及,形成產業鏈斷裂或整體市場動盪。美國目前近四成企業屬小企業,約占GDP的43%,涉及近半數私營部門僱員,正是國內經濟結構的核心。
從Material Kitchen到Anjali’s Cup這些中小型美國企業,他們的聲音反映著政策背後真實世界的掙扎:原料與供應鏈改造成本飆升,庫存管理風險加大,獲利空間因關稅壓縮而瀕臨極限。許多企業無力吸收成本,只能尋求新產品或縮小營運規模,甚至考慮退出市場。
而部分業主仍懷有希望,力求在多變環境中尋找突破,例如以更低成本新產品開發、多元海外生產據點等,期盼未來政策微調能帶來喘息空間。
川普政府及財政部官員仍在權衡利弊,減稅與放寬監管雖然有助於企業,但持續變動的關稅架構與政策不確定性,也使經濟環境難以穩定,投資與創新遭遇阻力。
隨著晶片及半導體關稅暫緩,美國中小企業得以短促喘息,但供應鏈全球化已成不可逆潮流。美國是否能找到平衡點,維持內外供應、守護本土創新活力,同時在全球角力中存身?這一切,將隨著未來政策走向,繼續牽動每一家小企業的命運。
川普關稅政策不僅改變美國本地供應鏈,還重塑全球競爭與合作格局。多國反制措施,致使美國出口尤其農業和高端製造遭受壓力。學者、智庫指出,雖短期內大型企業能以資本和規模優勢分散風險,但長期來看,由於全球產業鏈複雜、報復性關稅猶如骨牌效應,最終美國本土各層面均受波及。
以上資訊僅供分享與參考之用,請自行保留獨立判斷。若想快速了解更多資訊,善用 AIMochi 筆記工具,幫我們從海量資料中,梳理出關鍵資訊,讓我們精準掌握重要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