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ochi | 壩下渦流:AI筆記平靜水面下的死亡洗衣機
壩下渦流:AI筆記平靜水面下的死亡洗衣機

壩下渦流:AI筆記平靜水面下的死亡洗衣機

2025年酷暑,一場突發救援,帶來比想像更殘酷的結果......

新北市新店廣興橋下,幾名勇消冒險營救落水 SUP 玩家。原以為只是一件普通的水域救援,卻因水壩下方看似平靜的水域,瞬間變成可怕的渦流漩渦——「翻滾流」。消防艇在渦流中翻覆,兩名消防員不幸殉職! 

那是怎樣的一種漩渦?水面平靜無波,卻在水下形成一股白色氣泡密集的可怕漩渦,「沸騰線」如洗衣機般上下翻攪,浮力被吸扣住,連專業消防員配備完整救生設備都反而成致命陷阱。筆者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整理多方公開資訊和最新報導內容,一起來了解俗稱死亡洗衣機的「壩下渦流」!

科學探密 — 壩下渦流之機制與威力

這種現象的學術名稱是「水壩下方的沉水液力跳躍」(submerged hydraulic jump),英文常簡稱 hydraulic jump 或 hydraulic roller。其形成關鍵如下:

  1. 落差結構:當水流自壩頂高速下落至壩腳時,流速由超臨界(supercritical)轉為亞臨界(subcritical),於壩下形成強烈的能量轉換與渦流。

  2. 三維回流與閉環漩渦:快速水流因底部與水面的摩擦、障礙物的導引,產生往上再回流,形成閉環漩渦(recirculating current)。這種渦流會將人或漂流物捲回壩體下方,難以脫困。

  3. 含氣空化:壩下渦流區域因湍流劇烈,夾帶大量空氣,形成白色氣泡帶(aerated zone)。這會大幅降低水的浮力,即使穿著救生衣,也難以浮起或脫困,甚至救生衣可能被撕裂或纏繞於水下障礙物。

根據美國 Dam Safety 報告與分析,1980~2016 年間,美國低壩下發生超過 347 起溺斃事件,而同期壩體倒塌造成的死亡僅約 40 件。其他研究統計顯示,低壩相關死亡數甚至超過壩體失效的 7 至 14 倍。這是因為低壩常橫跨整條河道,水面平靜,極易讓人誤判安全。壩下渦流區域水流方向複雜,救援困難,且常有大量漂流物與冷水,增加溺水與失溫風險。

身歷其境 — 漩渦內的生死旋轉

「浮力瞬間消失,我的身體被強制往水底拉,等回過神來已經在水底打轉…」在社群網路上,曾有親身經歷過後脫險的網友這般描述。

赤裸裸、真實且冷酷。救生衣在此瞬間反被渦流「吃掉」。浮力與吸力互抵,造成「半浮半沉」的失重狀態;人體被反覆重複上下折返,直到體力耗盡。 

比颱風眼還可怕的是,那看似平靜的水面,更讓人誤以為安全。一旦誤入,抬頭就能看到光亮,但身體卻被拖回深淵。

如何預測?辨識渦流前兆

  1. 水色異常:渦流水面呈白色泡沫「沸騰線」,尤其集中於落差處。美國 Dam Safety 報告指出,這種泡沫區域是渦流存在的明顯指標,且泡沫帶的範圍與渦流強度成正比。觀察水面是否有持續且明顯的白色泡沫,是判斷潛在危險的第一步。

  2. 回流現象:漂流木、落葉等漂浮物沿著水面逆流向壩體方向移動,形成明顯的回流帶。這種回流是渦流閉環的一部分,能將物體甚至人體吸引回壩下。

  3. 聲音提示:渦流形成時,水流撞擊壩體及水底產生強烈湍流,會發出低沉且持續的隆隆聲。這種聲音在距離壩體數十米外仍可聽見。

  4. 地形條件:低壩高度通常介於3至5米,外觀平緩且無明顯警告標誌。多數缺乏安全設施,如緩坡階梯、攀爬點或隔離欄杆。

  5. 官方標示:民眾應主動查詢水利署、地方政府及救災機關的公告,了解當地低壩與危險水域的分布與安全提示。

當已陷入渦流,該怎麼做?科學的自救技巧

根據國際紅十字會、台灣水域安全教育協會、以及 ASCE 建議:

✔ 不要硬往上游!因為渦流回拉力強,試圖游向水面反成被吸回,就像滾筒式洗衣機一樣,不斷的打轉。

✔ 掌握浮沉法:放鬆身體,像漂浮木頭般,不要抵抗,倖存下來的網友曾留言表示:「一開始我試著掙扎想逃離,但是都沒有辦法,只好放棄求生,結果反而被水流帶出來了!」

✔ 當被推上水面:瞬間全力 水平逃離(不是向上),朝流水外區划水。

✔ 保留體力:等待渦流動能衰退後,再脫離旋轉區

制度與工程改造 — 如何真正杜絕死亡漩渦?

雖然多數水壩設有警示標誌,但根據國家運動安全協會調查,僅18%的受訪青少年能正確理解「禁止戲水」的原因,過半認為是「怕破壞設施」而非「危及生命」。學術研究與工程也實例指出,僅依賴警示不足,必須進行結構改造。針對這類低壩的三維回流結構,工程師可透過結構改造(如導流板、消能池)降低閉環漩渦的強度,並加強現場警示,減少意外發生:

  • 將壩體改建為階梯式溢流或碎石導流槽(riffles);

  • 減低落差,減少形成回流區可能;

  • 安裝浮標、拋繩點、排除漂浮物;

  • 台灣可學習美國 OEPA、FERC 等規範,研擬低壩安全標準;

此外,也需強化水域安全教育,將低壩危機納入校園及社區課程,提高民眾與救援人員警覺。

別讓下一個新聞主角是你

當我們享受大自然的美麗時,別忘了它的力量也可能奪命。壩下渦流從不挑人,它只遵守物理定律。一時的輕忽,可能換來永遠的失去。

許多人對於近期英勇救難而殉職的勇消感到不捨與惋惜,他的故事廣為流傳在新聞版面上,而對於他家人而言,那是一輩子的陰影。

以上僅供參考與資訊分享之用,想快速了解更多資訊,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幫我們從海量資料中,梳理出關鍵資訊,讓我們精準掌握重要訊息!

馬上開始使用AIMo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