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先對正在讀這篇文字的你說:筆者能看見你的害怕、憤怒、羞恥與迷惘。無論你現在在哪一個位置──剛離開現場、還在猶豫要不要報案、或是十年後仍被噩夢驚醒──這篇文章希望成為一張可以打開的地圖,給你具體步驟、可靠資源與溫柔的同行建議。你有選擇的權利,也值得被相信與保護。噩夢雖然可怕,但有人會陪你一起等到天亮!
筆者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整理多方公開數據與報導,來探究若遇到性侵噩夢該怎麼辦!
確保安全:離開任何讓你感到不安全的環境,找一個有光、有人的地方或到親友/鄰居/公共場所尋求庇護。如果無法移動,也先尋找能發出聲音或求救的方式。
若有生命危險,撥打緊急電話:若受傷嚴重或處於持續威脅情況,先撥打當地緊急電話。
保留安全與證據的可能性:如果你可能會考慮日後報案或保存證據,儘量不要洗澡、換衣、刷牙或清理現場(包括清理手機紀錄、刪除對話等)——但這不是必須的義務,只是在你準備就緒時,保留選項。
尋找可信任的人陪伴:如果你願意,聯絡一位你信任的人,讓他陪你到醫院或警察局。若沒有可依靠的人,請使用專線或醫院的支援服務協助你連結。
(上述「立即保留證據與就醫選項」是醫療與司法程序中常見的建議;各國與各地的具體程序與時效會不同,若在台灣可先撥打24小時的113保護專線求助。)
就醫檢查(有證據採集與傷口處理):即便你不確定是否要報案,醫院可以提供創傷處理、感染預防(例如暴露後預防藥物)、懷孕預防與證據採集(俗稱法醫採證)。採證通常有時間限制,越早會保存更多證據,但採檢與否由你決定。醫療人員會提供「知情同意」。(WHO與專業婦產科/急診指引皆建議醫療人員以受害者中心與知情同意方式處理。)
撥打專線求助:若你在台灣,可撥打衛生福利部的「113保護專線」,這是全天候提供家暴、性侵害與性騷擾諮詢與通報的服務,且有多種通訊方式(電話、簡訊、線上對談),也提供多語言支援。若你在其他國家,可尋找當地性侵支援組織(例如美國的RAINN等)。113可以協助你連結醫療、法律與安置資源。
暫不報案也可以保護權利:你可以先尋求醫療與心理支持、保存衣物與通訊紀錄,等情緒穩定或取得諮詢後,再決定是否報案或採取司法程序。司法與醫療系統往往會尊重被害者是否要先行報案的決定。
報案的好處:啟動司法程序、可能阻止加害者再次傷害他人、取得警方保護與暫時禁制令、以及日後申請被害人補償或司法扶助。
報案的壓力:可能需要重述經驗、面對調查過程、等待司法程序;某些受害者感到「再次被害」或遭遇體制性挫敗(學術上稱為「體制背叛」),因此在決定時常伴隨情緒掙扎。研究顯示,提供受害者控制感、陪同與創傷知情的程序能減少二次創傷。
實務建議:如果考慮報案,可以先諮詢專責單位(如醫院的性侵防治中心、地方家暴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或113),了解採證時限、流程與支援;若不想立刻報案,也可先就醫與保存證據,保留日後的選擇。衛生福利部網站有對受害者處理流程的說明,可作參考。
允許情緒出現:恐懼、羞愧、憤怒、麻木都是真實且正常的反應。給自己時間,不要苛責「應該怎樣」。
身體練習幫助回到當下:簡單的 grounding(例如腳踩地、手握杯子感受溫度、慢數到四吸氣、吐氣六秒)可以在情緒泛濫時短暫穩定身心。
寫下或錄音,但先看自己的耐受:有些人透過寫日記或簡短錄音把事件外化,能減少浮動的焦慮;有些人則會被細節觸發,必須小心選擇。
限制自責話語:「如果當時我......」是創傷思維常見句型。試著改為:「當時我在極度恐懼/受限情境下做出保護自己的選擇。」這不是美化,而是恢復對情境的合理理解。
創傷焦點心理治療:若症狀持續(如重複閃回、避免、過度警覺、睡眠與功能受損),可尋求具有創傷治療經驗的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常見有效方法包括認知處理治療(CPT)、曝露療法與EMDR(眼動減敏與再處理)。研究顯示針對創傷的治療比一般心理支持更能減輕PTSD與焦慮症狀。
團體支持:參與同儕支持團體可以讓你知道你不是唯一一個有這些感受的人,並學習他人的因應策略。
醫療與心理的協同:若有身體後遺症(例如慢性疼痛、性功能改變、生殖健康問題),醫療團隊與心理師協同照護能提供更完整支持。
若朋友/家人向你暴露經驗,你的反應很關鍵。以下是能真正幫助到對方的做法:
先相信:一句「我相信你」比任何分析都重要(否認或質疑會加深受害者的孤獨與羞愧)。
傾聽,不要逼問細節:允許對方說多少就聽多少,除非對方主動願意詳述。
提供選項而不是命令:例如:「你要我陪你去醫院或打113嗎?還是你想我先幫你找諮詢專線?」
協助取得專業資源:可幫忙查詢當地的性侵防治中心、醫院或法律援助,但尊重對方的決定。
注意安全與保密:在未獲同意下,不要把對方的經驗散播出去,這可能再度傷害他。
創傷復原不是回到受傷前的「原樣」,而是學會在改變後重新擁有選擇與安全感。重建的步驟可能包含:建立持續的支持系統、逐步面對創傷記憶(在治療師引導下)、恢復日常功能與興趣、以及重建對人際關係的信任。給自己時間,而且每一步都值得被肯定。
受傷的經驗會讓你覺得世界短暫失去支撐,但你仍然有選擇:選擇求助、選擇療癒、選擇一步步收回屬於你的生活。你不是孤單一人,許多專業團隊與支持者願意陪你走這一段路。相信自己,生活會越來越好!
以上資訊僅供分享與參考之用,請自行保留獨立判斷。若想快速了解更多資訊,善用 AIMochi 筆記工具,幫我們從海量資料中,梳理出關鍵資訊,讓我們精準掌握重要訊息!